【跟風】如果想在寫作其中一個階段得到我的協助,會是哪個部分?

》在幫小樹日記瘦身中



1. 世界觀
2. 角色
3. 故事架構
4. 情節設計
5. 對話
6. 背景描寫
7. 資料補充、建議
8. 閱讀感想
+ 9. 出版印刷
+ 10.網頁排版
11.其他

1 世界觀

二創就不聊了(通常是熟讀原作,架空則追求埋下大量原作彩蛋的新世界)
原創的話,會根據展開年代有所分歧:
架空向會在設計時決定主要的角色群、重要歷史事件、故事展開的活動年代,以及所有人生存方式,然後再根據劇情或角色設計增加更多世界的細節。
現代的話,就是看造成需要架空的設定是因為什麼歷史事件(比如說 ABO 在工革後;哨嚮是在二十世紀後半)造成分歧,再根據分歧條件去調整歷史與現代演進的過程細節。因為對歷史研究的不多,所以細節和社會各方面的呈現都會在系列短篇構成時逐漸順邏輯補完。
也因為世界觀尚未完備,幾個店長宇宙的作品都是以系列短篇進行推展。

3 故事架構

故事架構相較於情節,會出現在「靈感」階段,有時是先有情節,才為了實現情節去架構故事;但也有「先想好一個有趣完整的架構」,有了骨架才去補肉和皮。雖然也寫過沒有架構的中長篇,但骨架如果不在故事開始寫之前就有的話,會很像 3D 建模只有某個角度看起來像一回事,轉到側面就大爆死。想辦法往完整的血肉裡塞骨頭是件很難很難的事。
一開始的骨架可以相當簡單,簡單到甚至是「一句話講完一個故事」。和上一段不同,即使是不成熟的骨架,先鋪上血肉,然後一邊補肉一邊增加鈣質(?)是可行的。中心主旨決定後,即使只有模糊的輪廓,也比什麼都沒有要好上太多,是 60% 和 0% 的差別。
假設骨架不完整的故事可能會因為後續走向,在不同世界線長成不同品種的同科生物;沒有骨架的故事則會會長成未知生物、異型,甚至是煉成失敗的怪物。

「一個發生在夢境,像是平行時空,試圖救贖並面向現實的故事。」
「一旦有靈感便能看到鬼的作家的故事。」
「在某一天死掉的◯◯,開始時空旅行,某一天回到過去,不曾改變發生的事,卻變得幸福的故事。」

總之類似這樣,故事有個明顯的主線,佐以「並非可跳過」的支線,帶動情感變化,解開故事謎底與人物衝突,最終抵達結局,就是個穩定的故事結構。
如果要建議,會建議想好一個「通過故事想要達到什麼目標」、「中間衝突設計」、「主角從零到終的前後變化」,確定大概起承轉合的必要關節,再開始寫。
可以的話,會希望主軸多少帶有一點懸念,讓讀者在閱讀過程即使意外中斷,也會保有想繼續看下去的好奇心。

然後就是合理性。
前面也說到情節需要順邏輯,那個邏輯就來自故事結構的大原則。如果在架構這邊不先確定合理性,直接開始連載寫故事,就會成為致命傷,寫作期間幾乎是救不回來的。

(可以參考中耽一堆被棄文的奇葩小說)
(很多在文案上就有邏輯硬傷,慘)

構思故事架構的意識和規模是會讓故事從習慣寫短篇,慢慢演變成可以完結中長篇。
前面說過沒有架構很容易長成怪物,或者也有可能甚至無法成形。回顧中小學時期寫的「長篇」(字數約 2 ~ 4 萬,在現在很高機率會歸為短篇),大概可以稱是「不成氣候的生物」,以及即使現在想重寫,也會因為搭不起骨架而失敗的東西。
當然也有一些還存在的黑歷史,像是小時候玩的連連看,連成圖形,但線條不夠圓滑。
長大之後邏輯和規劃能力,就像做報告能力一樣變得比較好了。就算沒辦法寫出驚天動地的劇情,但安排骨架基本合理性是沒問題的。我對閱讀的要求底限也是作者能夠自圓其說,回收所有故事伏筆即可。因此故事架構就是說故事的基礎了。

4 情節設計

對於我流情節設計,有分成寫故事前對於順邏輯的事前準備推盤——事前刪掉原先想寫、但實際加入不合理的情節;以及,(如果有)連載時,在原先設計不順暢的地方補丁,並完善細節。
事前的設計通常是重點轉折、劇情高潮與亮點;連載中追加的則是流暢度、更完整地回收前期埋下的懸念,還有整體故事完整度(比如配角戲分、角色本身成長轉變等等)
如果要給建議,可能會偏重於順整體故事邏輯,以及提示未被回收的細節這樣。

7 資料補充、建議

我通常只選自己擅長、有興趣因此有研究的領域做為故事重點,此外也著重於自己對於該專業、主題的理解度。所以通常不會選自己不能理解、或準備不足的領域。也因此在類似舒適圈?的小部分題材中,能夠達到融會貫通、完善使用參考的資料,並且能比較快速判斷,哪些是可去掉的不必要資料。
如果真的要挑戰未知領域,個人感覺,會和接觸一部新的小說動漫作品一樣,需要花一段時間去了解、查找資料,讓資料變成熟悉的領域,使實際完成的作品增加深度和內容,但又不會過度學術,讓資料與劇情本身有撕裂感。
也因上述,如果是我有研究的領域,我可以當免費顧問沒問題

8 閱讀感想

我自己認為心得要寫好、有內容,果然還是對於情節、劇情的討論。一方面可以增加和作者的互動,二方面我自己感受上,聊劇情是最能感受到讀者如何看待作品;又是否真的有看我的作品。即使只是 PU 幾句作品中喜歡的句子,都比「好看」、「喜歡」、「文筆很好」這類泛用型感想來得有實感多了。
當然泛用並非不好,而是如果有意圖性要寫好心得,就不要把「可以套用到任何文章」的文字當成心得的主體。
與其花式稱讚作者,作品給你的感受可以多寫一些。
個人的話,我自己對於狀聲詞系與純告白系的心得比較無感,所以哪怕只是引用我的文章其中一段話說喜歡這段,在我心中的評價都會高於向我告白(個人喜好)

當然,有時寫心得也會擔心自己理解作品的方向全錯,或者是不是有些作者對心得的喜好恰恰好跟我相反 XD
不論如何,如果要寫心得,寫心得的對象又有一定篇幅(5 千字起跳)決定要寫心得的我還是會儘量把心得的底線訂在 300 ~ 500 字,上限無。
作品本身篇幅越長、劇情設計越多、邏輯推理,以及情感發展越豐富,我的心得也會越長。
再來就是看平台了(笑),我自己的感覺,噗浪是私人院子,所以除非和作者友好度達到一定程度,否則不會在噗浪回心得。水裡因為平台適合發長心得,則是偶爾心血來潮看完作品後,即使不認識作者,也會寫心得(不過如果同作者寫過心得但對方沒有回,就會視為對方可能不想收到心得,以後就不會再寫 ← 地瓜不安型讀者)

留言